Search

#跳脫教育的框架吧!

今天來到 #彰化縣社頭國小 與老師們分享 #情緒障礙個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跳脫教育的框架吧!

今天來到 #彰化縣社頭國小 與老師們分享 #情緒障礙個案心理輔導實務分享。

在分享議題之前,我對台下的老師們詢問一個問題「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,到底可不可以教導孩子反擊回去?」

台下的老師們,您看看我,我看看您,沒有等到老師回應,我直接說起了一則故事。

有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孩子,今年年初從中部轉學到台北的國小就讀,有一天,學校老師問孩子「若有同學打你的時候,怎麼辦?」

這位孩子很直接的回應說「打回來。」

老師很驚訝的問「是誰教你這個方法的?」

孩子看著老師不疑有他的說「是爸爸媽媽。」

老師有點生氣的說「這是不對的方式!在學校若有同學打你,一定要先跟老師說,老師就會去處理。」

於是老師帶點情緒的打電話跟家長說明這件事,並再三的告誡家長不能這樣教小孩,家長聽完老師的說教之後,很無奈的詢問我該怎麼處理?

我問家長「您有跟老師說明前因後果嗎?為什麼要教孩子打回去?」

家長尷尬的說「我當時被老師的話語氣到不知要怎麼說,所以就沒有講。」

我一副嘲笑的態度說「那您被氣死活該!」

🤔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,到底可不可以教導孩子「打回去」?

站在教育的角度裡,我們確實不能這樣教孩子,因為這項行為是錯的!
但是教導孩子打回去,卻是當時我與家長共同討論後,不得不為之的結果。

❓為什麼要這樣教這位孩子呢❓

因為這位孩子的個性很溫和,加上在校的學習表現很落後,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,幾乎天天都會被班上特定的一兩位同學欺負與毆打。

起初我們也教導孩子要跟老師說,雖然說完之後,同學的行為有些制止,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,這幾位同學欺負的手段越來越厲害,會故意找學校的死角欺負這位孩子,等到孩子去跟老師報告時,同學就會裝作沒這回事,搞得老師也不知從何處理起,只能進行口頭上的告誡,但是同學的行為依然故我,甚至越來越過份,最後造成孩子對學校產生了排斥,於是,在後續的療育時間裡,我們的療育策略就轉為防身與反擊的練習…

所以到底可不可以反擊,在法律與道德的約束下,我們確實不能這麼做,但是站在保護孩子的立場下,我就會教導孩子「先打回去之後,記得再去告訴老師『他們打你』。」

每次在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議題,我總是會跟家長說,試著讓自己跳脫現有的教育框架,也許就能找到關鍵的鑰匙。

#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


Tags:

About author
兒童發展評估與諮詢、情緒行為處理、社會人際關係、注意力與學習能力、動作訓練、語言訓練、認知訓練、感覺統合與遊戲課程
一位擅長處理特殊孩子的專職小兒職能治療師在這說說"我怎麼處理特殊需求孩子"
View all posts